涨工资涨出病,小心乐极生悲
时间:2016-04-13 14:05 发布人:刘伟 浏览:
人有七情六欲,其中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,是人体脏腑生理和精神活动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,一般不会使人致病。只有突然、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,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,损伤机体脏腑精气,导致功能失调,或人体正气虚弱,脏腑精气虚衰,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,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,七情则成为病因,称之为“七情内伤”。喜证就是由于过度喜乐,导致神气失常,以喜笑不休、精神涣散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证候。
临床表现
喜笑不休,心神不安,精神涣散,思想不集中,甚则语无伦次,举止失常,肢体疲软,脉缓。
证候分析
俗话说“人逢喜事精神爽”,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。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“心”,中医认为“心主神明”,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,超乎常态的“喜”,会促使心神不安,甚至语无伦次,举止失常。如《儒林外史》中的“范进中举”故事,就是讲他数十年寒窗不得志,一旦中举,高兴得举止发狂,疯癫而目不识人。这就是中医所谓“喜乐无极则伤魄,魄伤则狂,狂者意不存”的原因。另外,过度喜悦能引起心跳加快,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,某些冠心病人亦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。因此,喜乐当适度。喜则意和气畅,营卫舒调,但过度会走向反面。
病案举例
女,29岁,工人。1986年4月19日诊。去年调资,因连升二级,欢喜若狂,设宴庆祝,当晚即通霄达旦未曾合眼,此后一直失眠已有年余,经中西药、针灸等多方多法治疗,均少效验。刻诊患者自去岁至今,每夜只能朦胧入睡1~2小时,甚则数夜不能合眼,虽长期失眠但白天仍照常上班且精神尚佳,仅偶有倦意,饮食正常,二便调和,形体丰盛,面红赤,口苦舌红苔薄黄,脉弦稍数。证属过喜伤心,心火内动,神不守舍之失眠症。拟滋阴降火,安神定志法,方用苦参20克,丹参15克,枣仁15克,远志10克,山栀子6克,甘草8克,百合20克,生地15克,茯苓20克,磁石、龙齿各18克,服药后当晚即熟睡近3小时,次日头昏倦怠思睡,此乃亢阳欲平之佳兆,效不更方,续服30付告愈,随访至今,一直未发。